自體脂肪移植並不是一個新的手術,早在1893年便由德國醫師Dr. Neuber提出,1950年Dr. Peer提到約有50%的脂肪在移植後會被吸收!但是,臨床上我們卻往往發現這個的目標不僅難以達到,而且所留下來的脂肪常常是凹凸不平。一般而言,自體脂肪移植手術成功的要件決定於脂肪細胞的存活率,這又與脂肪的獲取,注射前的脂肪處理過程,及脂肪的植入均有相關。其中又以脂肪的植入影響最大。
1993年巴西醫師Dr. Carpaneda認為移植的脂肪球團半徑必須小於2 mm,才能有較好的結果;1994年美國醫師Dr. Coleman提出Structural Fat Graft的理論,強調脂肪的置放必須層層排列,而且儘量小於1/30毫升(cc) (甚至1/50毫升(cc)),以避免脂肪細胞因中心性壞死(central necrosis)而導致連鎖反應,引起各種併發及後遺症。
2006年台灣醫師提出MAFT (Micro-Autologus Fat Transplantation) 觀念,強調每次輸出的脂肪體積必須精微至 1/30~1/240毫升(cc),所謂「精微自體脂肪移植」觀念,於是建立。利用MAFT-Gun (精微自體脂肪移植注射槍),可將脂肪的植入精準的控制在1/60~1/240毫升(cc),大大提升脂肪存活率。
精微自體脂肪移植可用於:
脂肪注射手術,大部分是在局部麻醉下完成;經醫師評估抽取脂肪的部位,如:腹部、臀部或是大腿等處;脂肪抽取出後經過離心機萃取,使用精微自體脂肪槍打入想要填補的部位,注意填補脂肪部位兩側是否對稱後,手術即完成了。
自體脂肪注射為常見整形手術項目,填補後的脂肪量在一年後約有 50% 會被身體吸收,吸收程度及時間因人而異。於門診諮詢時可與醫師溝通,是否要一次施打量多一些,讓脂肪存留多些,或是 3~6 個月後再進行第二次的脂肪填補手術。
手術特點:
為了不讓辛苦移植的珍貴自體脂肪快速吸收,正確執行術後保養非常的重要,請務必遵守以下提醒事項:
A: 將自己的脂肪填補至其它部位並不會有排斥的情形,補脂部位會因個人情況不同而產生輕微紅腫、硬痛,約7-14天腫脹會消退。
A: 與傳統抽脂手術不同,自體脂肪移植手術的脂肪存活率最高可高達80%,穩定性佳,較不易被吸收。
A: 可以,微整填充大多數都是施打在皮下或真皮層,而自體脂肪補脂則施打在皮下脂肪層,不會有影響,不過還是建議兩種療程間隔一個月較佳。
A: 只要身體狀態健康良好,沒有相關心血管問題(懷孕、高血壓、糖尿病等),經過專業醫師評估,皆可進行自體脂肪移植手術
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
前高雄榮民總醫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
前台中慈濟醫院整形外科主任
整形外科專科整專醫字第000413號
1。行政院衛生福利部2013/01/04公告:「『美容醫學』一般係指由專業醫師透過醫學技術,如:手術,藥物,醫療器械,生物科技材料等,執行具侵入性或低侵入性醫療。
2。因任何醫療處置均有潛在風險,故必需於北極星整形外科診所接受醫師親自診斷後,進行評估與溝通,確認是否適合該療程。
3。本網站之相關案例照片經簽署肖像權並同意發表,效果因人而異;且相關案例資訊係為衛生教育、醫療知識共享及診療參考說明。
4。根據衛部醫字第1031660048號、衛署醫字0990262180號、衛部醫字第1031662939號規定,宣傳名稱與仿單不盡相同(標籤外使用);本所任何療程之介紹均以醫師「足以說明」為準,請特別留意。